工艺品加工
10000.00元/个
民俗打糍粑人物铜雕
更新时间:2020-11-18 09:08 免费会员
河北中雅园林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 描述相符

    4.9
  • 服务态度

    4.9
  • 发货速度

    4.9
  • 关注人数

    12
  • 产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联系方式
    打糍粑,中国节日风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吉安、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2到3个月都不会坏,到插秧时候有粑粑吃。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特别好吃,还可以下面的时候丢两块进去。在煮甜米酒还可以放入切成一小片的糍粑放入煮几分钟,即可吃;还可以炸糍粑放入野葱,很香。

    客家人普遍有吃糍粑的习惯,无论平时或年节。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煮成糊,然后用手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或用手摘成一大粒一大粒的糊团,再加白糖(红糖)及花生碎粒混蘸,糍粑即成。但在揭西、五华、陆河、陆丰一带客家山区却另有一种糍粑的制作方法,叫"打糍粑"。它的制作过程是:先把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然后用一根大木棒反复用力往臼里夯,一直要把糯饭捣成糊状为止。这一过程往往要由几个有力气的人轮流操作。此后的作法和前一种糍粑的作法一样。这种制作糍粑太花力气,所以叫作"打糍粑"。但它比前一种糍粑好吃得多,所以人们喜欢"打糍粑"。

    雕塑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铸铜雕塑,有人说铸铜的出现和雕塑的出现造就了铸铜雕塑文化,回首发展路程,铸铜雕塑是在艺术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壮大,而真正的艺术,一般都是自发创作的,我们就聊聊铸铜雕塑和艺术。关于艺术的了解,不同的人肯定是有不同的感受,艺术总是会产生美好的时刻,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用更鲜明的色彩来调动我们的光芒,内在的心灵秩序,这不仅仅是一个符合的代表,更是一种意义的象征。随着我国铜雕塑技艺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本就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铸铜的工艺要比锻铜更加复杂、美观,艺术创作的复杂性也更加的高,因此适合成为精细作品的材料,最终的成品往往很受艺术家的喜爱,尤其人物雕塑最为常见。
推荐产品

交谈

店铺

0 评

留言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