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的条件:即焊接时周围的条件。它的内容包括:母材材质、板厚、坡口形状、接头形式、拘束状态、环境温度及湿度、清洁度以及根据上述诸因素而确定的焊丝(或焊条)种类及直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顺序、熔敷方法、运枪(或运条)方法等。
2、焊接接头: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接头基本形式有:对接、角接、搭接和T型接等。
1. 熔深:在焊接接头横截面上,母材熔化的深度。
2. 焊接位置:熔焊时,焊件接缝所处的空间位置。形式有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等形式。
3. 向下立焊:立焊时,电弧自上向下进行的焊接—叫向下立焊。如:纤维素焊条向下立焊;CO2向下立焊等。
4. 向上立焊:立焊时,电弧自下向上进行的焊接—叫向上立焊。
5. 焊接结构:用焊接方法连接的钢结构称为焊接结构。
6. 对焊件开坡口的原因:坡口--根据设计或工艺要求,将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经装配后形成的沟槽。为了将焊件截面熔透并减少熔合比;常用的坡口形式有:I、V、Y、X、U、K、J型等。
7. 对某些材料焊前预热的原因:为了减缓焊件焊后的冷却速度,防止产生冷裂纹。
8. 对某些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的原因:为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9. 焊前要制订焊接工艺规程:保证焊接质量依靠五大控制环节:人、机、料、法、环。
10. 人—焊工的操作技能和经验
11. 机—焊接设备的高性能和稳定性
12. 料—焊接材料的高质量
13. 法—正确的焊接工艺规程及标准化作业
14. 环—良好的焊接作业环境
15. 焊前依据焊接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制订的焊接工艺规程是“法规”,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16. 焊前要对母材表面处理加工的原因:焊件坡口及表面如果有油(油漆)、水、锈等杂质,熔入焊缝中会产生气孔、夹杂、夹渣、裂纹等缺陷,给焊接接头带来危害和隐患。
17. 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的总称。
18. 电弧电压:电弧两端(两电极)之间的电压降,一般用伏特(V)表示。
19. 焊接速度:单位时间内完成焊缝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分钟(cm/min)表示。
20. 干伸长度:焊接时,焊丝端头距导电嘴端部的距离。
21. 焊接线能量:熔焊时,由焊接热源输入给单位长度焊缝上的能量,亦称“热输入”。一般用焦耳/厘米(J/cm)表示。
22. 焊缝金属的熔合比:熔焊时,被熔化的母材部分在焊缝金属中所占的比例。
23. 焊缝形状系数:熔焊时,在单道焊缝横截面上焊缝宽度与焊缝厚度的比值。
24. 左向焊法:熔焊时,焊枪由焊件接缝的右端向左端移动的焊法。气体保护效果好,焊缝成型美观。CO2、TIG焊接均用左向焊法;MIG焊铝必须用左向焊法。
25. 右向焊法:熔焊时,焊枪由焊件接缝的左端向右端移动的焊法。
26. 说焊接接头是焊接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的原因:因为焊接接头存在着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性,还往往存在着一些焊接缺陷,存在着较高的拉伸残余应力;所以焊接接头是焊接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27. 说通过工艺途径可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的原因: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可从以下途径着手:正确选配焊接材料,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方法,控制熔合比,调节焊接热循环特征,运用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坡口设计,辅以预热、层间保温及缓冷、后热等措施,或焊后热处理方法等,可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