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服务
100.00元/件
晶间腐蚀影响检测分析
更新时间:2018-12-17 11:31 免费会员
浙江新海检测有限公司
  • 描述相符

    4.9
  • 服务态度

    4.9
  • 发货速度

    4.9
  • 关注人数

    38
  • 产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联系方式

1、热处理温度与时间的影响:不锈钢在能够产生晶间腐蚀的电位区,是否产生晶间腐蚀以及腐蚀程度如何,都由钢的热处理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所决定,即取决于受热的程度、时间及冷却速度。   

750℃以上,析出不连续颗粒,Cr扩散也容易,不产生晶间腐蚀。

600-700℃之间,析出网状Cr23C6,晶间腐蚀严重的。

600℃以下,CrC扩散缓慢,需更长时间形成碳化物,腐蚀减弱。

低于450℃:难于晶间腐蚀。

2、合金成分的影响:

1)碳对晶间腐蚀有重大影响,随着含碳量增高,晶间腐蚀倾向愈严重。不仅使产生晶间腐蚀倾向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范围扩大,而且晶间腐蚀程度加重、固溶温度升高。

2)铬、镍、钼、硅:CrMo含量增高,可降低C的活度,有利于减弱晶腐蚀倾向;NiSi等是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会提高C的活度、降低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促进碳化物的析出。

3)钛、铌:对于抗晶间腐蚀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同C的亲和力大于CrC的亲和力。为阻止碳化铬的形成,首先将不锈钢加热到1100 ℃以将所有碳化物溶解进入奥氏体中,然后冷却到900 ℃保温几个小时让TiNb与碳充分反应。在以后的碳化铬析出温度范围内加热就没有碳化铬形成。

3、腐蚀介质的影响:

不锈钢在酸性介质中晶间腐蚀较严重。尤其在H2SO4HNO3中添加氧化性阳离子,如Cu2+Hg2+Cr6+等能增大阴极过程电流密度。使晶间阳极溶解速度显著加快。

浙江新海检测是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试验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是您解决您公司实验需求的帮手!

推荐产品

交谈

店铺

0 评

留言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