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未分类
面议
上海批发纳米二氧化锆粉-纳米氧化物粉体厂家-上海超威纳米
更新时间:2020-07-06 12:14 免费会员
上海超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描述相符

    4.9
  • 服务态度

    4.9
  • 发货速度

    4.9
  • 关注人数

    28
  • 产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联系方式

纳米二氧化锆粉-纳米氧化物粉体
纳米二氧化锆粉-纳米氧化物粉体13918946092

技术参数

产品归类

型号

平均粒径(nm)

纯度

(%)

比表面积

(m2/g)

体积密度(g/cm3)

晶型

颜色

纳米级

CW-ZrO2-001

40

99.9

40

0.71

单斜型

白色

纳米级

CW-ZrO2-002

50

99.9

38

0.78

3Y四方相

白色

纳米级

CW-ZrO2-003

50

99.9

38

0.78

5Y四方相

白色

纳米级

CW-ZrO2-004

50

99.9

37

0.80

8Y立方相

白色

加工定制

根据客户需求适当调整产品纯度及粒度

主要特点

1、产品纯度高,粒径小,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高表面活性,松装密度低,气相法制备,克服了市场上湿化学法制备的颗粒硬团聚、难分散、纯度低等缺点;

2、纳米二氧化锆为白色粉体,分子量123.22,熔点2680℃,沸点4275℃,硬度较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纳米氧化锆具有抗热震性强、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材料复合性突出等特点。将纳米氧化锆与其他材料(Al2O3、Y2O3)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性能参数,提高其断裂韧性、抗弯强度等。因此,纳米二氧化锆不仅应用于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领域,也应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特性(热传导性、抗热震性、抗高温氧化性等)。利用纳米二氧化锆掺杂不同元素的导电特性,在高性能固体电池中用于电极制造;

4、纳米氧化锆粉体烧结成的陶瓷由于其相变增韧的良好性能已成为主要的结构陶瓷之一;在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将纳米二氧化锆作为弥散相对基体进行增强韧化,已取得好的效果;稳定纳米氧化锆作为一种理想的电解质已被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

5、纳米氧化锆粒径微小、稳定性强,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可用于功能陶瓷和结构陶瓷,以及宝石材料,其性能比微米级氧化锆大大改善。

纳米二氧化锆粉ZrO2电镜图谱

纳米二氧化锆粉ZrO2电镜图谱

应用领域

1、纳米氧化锆应用于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纳米催化剂、固体燃料电池材料、功能涂层材料、耐火材料、等化工、冶金、陶瓷、石油、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中;

2、纳米氧化锆可以用在高强度、高韧性耐磨制品:磨机内衬、切削刀具、拉丝模、热挤压模、喷嘴、阀门、滚珠、泵零件、多种滑动部件等;

3、高纯氧化锆由于具有高的折射率和耐高温性,可用作搪瓷瓷釉、耐火材料及电绝缘材料等;

4、高纯氧化锆也可用于耐火坩埚、X射线照相、研磨材料,与钇一起用以制造红外线光谱仪中的光源灯;

5、人造宝石, 研磨材料. 功能涂层材料:加入涂料中有防腐、抗菌作用,提高耐磨、耐火效果;                                          

6、纳米氧化锆还可以耐火材料:电子陶瓷烧支承垫板,熔化玻璃、冶金金属用耐火材料;

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

7、经过硅烷修饰的纳米ZrO2颗粒,在其添加量为2.0%时,可以提高纳米ZrO2/PMMA复合材料的挠曲强度。

纳米氧化锆分散液

纳米氧化锆分散液

技术支持

提供纳米二氧化锆粉在结构陶瓷、电子工业中的应用技术支持,具体应用咨询请与销售部人员联系。

包装储存

本品为惰气包装,应密封保存于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不宜长久暴露于空气中,防受潮发生团聚,影响分散性能和使用效果。


纳米二氧化锆粉-纳米氧化物粉体 http://www.cwnano.com.cn/product-item-35.html




首个10纳米以下碳纳米管晶体管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日(北京时间)报道,来自IBM、苏黎世理工学院和美国普渡大学的工程师近日表示,他们构建出了首个10纳米以下的碳纳米管(CNT)晶体管,而这种尺寸正是未来十年计算技术所需的。这种微型晶体管能有效控制电流,在极低的工作电压下,仍能保持出众的电流密度,甚至可超过同尺寸性能最好的硅晶体管的表现。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很多科研小组都致力研发小尺寸的晶体管,以切合未来计算技术对于更小、更密集的集成电路的需要。但现有的硅基晶体管一旦尺寸缩小,就会失去有效控制电流的能力,即产生所谓的“短沟道效应”。
 
在新研究中,科研人员舍弃硅改用单壁碳纳米管进行实验。碳纳米管具有出色的电气性能和仅为直径1纳米至2纳米的超薄“身躯”,这使其在极短的通道长度内也能保持对电流的闸门控制,避免“短沟道效应”的生成。而IBM团队研制的10纳米以下碳纳米管晶体管首次证明了这些优势。
 
科学家表示,理论曾预测超薄的碳纳米管将失去对于电流的闸门控制,或减少输出时的漏极电流饱和,而这都会导致性能的降低。此次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证明了10纳米以下的碳纳米管晶体管也能表现良好,且优于同等长度性能最佳的硅基晶体管,这标志着碳纳米管可成为规模化生产晶体管的可行备选。
 
工程师在同一个纳米管上制造出若干个独立的晶体管,其中最小一个的通道长度仅为9纳米,而这个晶体管也表现出了极好的转换行为和漏极电流饱和,打破了理论的预言。当与性能最佳,但设计和直径不同的10纳米以下硅基晶体管进行对比时,9纳米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的直径归一化(漏)电流密度,可达到硅晶体管的4倍以上。而且其所处的工作电压仅为0.5伏,这对于降低能耗十分重要。此外,超薄碳纳米管晶体管的极高效能也显示出了其在未来计算技术中大规模使用的潜力 

推荐产品
本店最新
猜你喜欢

交谈

店铺

0 评

留言询价